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中医书籍摘录)


紫苏图片(6张)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
药材名称:紫苏

拼音:Zǐ Sū

别名:赤苏、红苏、红紫苏、皱紫苏

来源: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(L.)Britt.的带枝嫩叶。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,割下全株,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。

性味:辛,温。

功能主治:散寒解表,理气宽中。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,咳嗽,胸腹胀满。

用法用量:1~3钱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药笼小品》)

性温。

发汗解肌,散风寒,利肺下气,定喘安胎。

若旦暮恣食,亦能耗损真气。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,此类是也。苏子驱寒降气,消痰利膈,润心肺,止咳嗽。炒研。老苏梗顺气安胎,挟虚宜之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药鉴》)

气温,味辛甘,气味俱薄,无毒,升也,阳也。惟其性轻浮,故能散上膈及在表之寒邪。

是故发表解肌,疗风寒甚捷,开胃下食,治胀满最良。入独活苍术,兼除香港脚。同石膏白芷,亦治口臭。根下诸气略缓,体稍虚者为宜。驱痰降气,定喘,开心,润肺止咳。消五膈,破症坚。利小大二便,却霍乱呕吐。表虚者禁用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草部上)

味甘辛,性温无毒,入肺脾二经。叶能发汗散表,温胃和中,除头痛肢节痛,双面紫者佳。不敢用麻黄者,以此代之。梗能顺气安胎。子能开郁下气,定喘消痰。

按∶辛走肺,甘走脾。辛散之剂,下气最捷,所虚者少用之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雷公炮炙论》)

雷公云∶凡使,勿用薄荷根茎,真似紫苏茎,但叶不同。薄荷茎性燥,紫苏茎和。

凡使,刀刮上青薄皮,锉用也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经逢原》芳草部)

辛温,无毒。叶紫者能散血脉之邪,最良。

发明 苏叶味辛入气分,色紫入血分,升中有降。同橘皮、砂仁则行气安胎。同藿香、乌药则怏气止痛。同麻黄、葛根则发汗解肌。同芎 、当归则和营散血。同木瓜、浓朴则散湿解暑。同桔梗、枳壳则利膈宽中。同杏仁、菔子则消痰定喘。然不宜久服,泄人真气。单用煮汁解蟹毒。若脾胃虚寒人过服,多致滑泄,往往不觉也。其梗能行气安胎,但力浅薄,难于奏效。亡血家大虚及妊妇、产妇发散,用苞最佳,本乎天者亲上,取其包含子气,且气味皆薄,而无过汗、伤中之患也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经解》)

气温.味辛.无毒.主下气.除寒中.其子尤良.紫苏气温.禀天春和之木气.入足厥阴肝经.味辛无毒.得地西方之金味.入手太阴肺经.气味俱升.阳也.肺主气而属金.金寒则不能行下降之令.紫苏辛温温肺.肺温则下降.所以下气.脾为中州太阴经也.肺亦太阴.肺温则脾寒亦除.故除寒中也.其(子)尤良.下降之性辛温气味尤甚也.其(梗)本乎地者亲下.下气尤速.制方:

紫苏同陈皮.治感寒上气.同人参.治虚咳上气.苏子同良姜、广皮丸.治风湿香港脚.同粳米.治上气咳逆.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崇原》)

气味辛微温,无毒。主下气杀谷,除饮食,辟口臭,去邪毒,辟恶气。久服通神明,轻身耐老。(《纲目》误列中品,今改入上品。)

(紫苏《本经》名水苏,始生九真池泽,今处处有之,好生水旁,因名水苏,其叶面青背紫,昼则森挺,暮则下垂。气甚辛香,开花成穗,红紫色,穗中有细子,其色黄赤,入土易生。后人于壤土莳植,面背皆紫者,名家紫苏。野生瘠土者,背紫面青。《别录》另列紫苏,其实一种,但家野之不同耳。又一种面背皆青,气辛臭香者,为荠 。一种面背皆白者,名白苏,俱不堪入药。)

紫苏气味辛温,臭香色紫,其叶昼挺暮垂,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。天气下降,故主下气。

下气则能杀谷,杀谷则能除饮食。除,消除也。味辛臭香,故辟口臭。辟口臭,则能去邪毒。

去愚按∶紫苏配杏子,主利小便,消水肿,解肌表,定喘逆,与麻黄同功而不走泄正气,故《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蒙筌》草部中)

味辛,气微温。无毒。各园圃俱栽,叶背面并紫。气味香窜者甚美,五月端午日采干。

发表解肌,疗伤风寒甚捷;开胃下食,治作胀满易差。香港脚兼除,口臭亦辟。下诸气略缓,体稍虚者用宜。研驱痰,降气定喘。润心肺,止咳逆,消五膈,破症坚。利大小二便,却霍乱呕吐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害利》泻肺)

〔害〕其味辛温,纯阳之草,凡病气虚表虚者,及由阴虚寒热,火炎头疼,火升作呕,慎勿投之。俗喜其芳香,旦暮资食,不知泄真元之气,若脾胃寒人,多致滑泄,往往不觉。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,此类是也。

〔利〕辛温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温中发表,解散风寒,宽中利气,又解鱼蟹毒,梗能下气安胎,子可消痰定喘。

〔修治〕夏采茎,秋采子,五六月连根采收。以火煨其根阴干,则经久叶不落。九月半枯时收子,子炒研用,宣通风毒则单用。茎去节尤良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撮要》草部)

味辛温.入手太阴经.功专发表散寒.得广皮、砂仁则行气安胎.得木瓜、浓朴治寒湿香港脚.得藿香、乌药温中止痛.得香附解肌.得芎 、当归和血散血.得桔梗、枳壳利膈宽肠.得卜子、杏仁消痰定喘.叶得百合.治夜不寐.梗得桔梗.治梅核气.解蟹毒.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从新》芳草类)

宣、发表散寒.

味辛.入气分.利肺下气.定喘安胎,(治子气.)色紫.兼入血分.和血止痛.性温发汗.

解肌.祛风散寒.气香开胃.益脾宽中.利大小肠.又解鱼蟹毒.(时珍曰∶同陈皮砂仁、行气安胎、同藿香乌药、温中止痛、同香附麻黄、发汗解肌、同芎 当归、和血散血、同桔梗枳壳、利膈宽肠、同卜子杏仁、消痰定喘、同木瓜浓朴、散湿解暑、治霍乱香港脚.)气虚表虚者禁之.(俗喜其芳香、旦暮恣食、不知泄真元之气、古称芳草致豪贵之疾、此类是也.)气香者良.宜橘皮.忌鲤鱼.

苏子(泻、降气消痰.)开郁降气.(力倍苏叶.)消痰利膈.温中宽肠.润心肺.

止喘咳.肠滑气虚者禁之.炒研.

苏梗(宣、顺气.)顺气安胎.功力稍缓、挟虚者宜之.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备要》草部)

宣,发表,散寒

味辛入气分,色紫入血分。香温散寒,通心利肺,开胃益脾(气香入胃),发汗解肌,和血下气,宽中消痰,祛风定喘,止痛安胎,利大、小肠,解鱼、蟹毒。多服泄人真气(时珍曰∶同陈皮、砂仁,行气安胎;同霍香、乌药,温中止痛;同香附、麻黄,发热解肌;同芎、当归,和血散血;同桔梗、枳壳,利膈宽肠;同卜子、杏仁,消痰定喘;同木瓜、浓朴,散温解暑治霍乱香港脚)。

气香者良。宜橘皮。忌鲤鱼。

苏子与叶同功。润心肺,尤能下气定喘,止嗽消痰,利膈宽肠,温中开郁(有苏子降气汤)。

苏梗下气稍缓,虚者宜之(叶发汗散寒、梗顺气安胎,子降气开郁、消痰定喘。表弱气虚者忌用叶,肠滑气虚者忌用子),炒、研用。


紫苏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中药学》第一章 解表药)

药用: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。

性味与归经:辛、温。入肺、脾经。

功效:发汗解表,行气宽中,解鱼蟹毒。

临床应用:1.用于感冒风寒

紫苏能散表寒,发汗力较强,用于风寒表症,见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症,常配生姜同用;如表症兼有气滞,有可与香附、陈皮等同用。

2.用于胸闷、呕恶等症

紫苏用于脾胃气滞、胸闷、呕恶,不论有无表症,均可应用,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,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。此外,本品有能行气安胎,常配砂仁、陈皮同用,治疗妊娠恶阻、胎动不安。

3.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

紫苏辛温,能解鱼蟹毒,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,或配合生姜同用。

处方用名:紫苏、紫苏叶(洗净,晒干,切碎用)

一般用量与用法:一钱至三钱,煎服。

按语: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,又能行气宽中、解郁止呕,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,使用本品,很是适宜;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,也可用于宣通。如配藿香、陈皮则解表和中,配半夏、厚朴则解郁宽胸。

方剂举例:香苏散(《和局方剂》):香附、紫苏、陈皮、甘草。治外感风寒、内有气滞、头痛无汗、胸膈满闷、噫气恶食。

苏羌达表汤(《通俗伤寒论》):苏叶、防风、光杏仁、羌活、白芷、广橘红、生姜、茯苓皮。治感冒风寒、发热恶寒、头项强痛、骨节烦疼、无汗而喘、胸痞恶心。

文献摘录:《别录》:「下气,除寒中。」

《药性本草》:「以叶生食作羹,杀一切鱼肉毒。」

《本草纲目》:「解肌发表,散风寒,行气宽中,消痰利肺。」

《本草正义》:「紫苏芳香气烈....外开皮毛,泄肺气而通腠理。上则通鼻塞、清头目,为风寒外感灵药;中则开胸膈、醒脾胃、宣化痰饮,解郁结而利气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