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中医书籍摘录)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图经》)

茅根,生楚地山谷田野,今处处有之。春生苗,布地如针,俗间谓之茅针,亦可啖,甚益小儿。夏生白花,茸茸然,至秋而枯;其根至洁白,亦甚甘美,六月采根用。今人取茅针,以傅金疮,塞鼻洪,止暴下血及溺血者,殊效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疗痈肿有头,使必穴方,取茅锥一茎正尔,全煎十数沸,服之,立溃。若两茎即生两孔,或折断一枝为二,亦生两穴。白茅花,亦主金疮止血。又有菅,亦茅类也。陆机《草木疏》云∶菅似茅而滑无毛,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,柔韧宜为索,沤之尤善。其未沤者,名野菅,《诗》所谓白茅菅兮是此也。入药与茅等。其屋苫茅经久者,主卒吐血,细锉三升,酒浸,煮服一升,良已。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名医别录》卷第二)

无毒.主下五淋,除客热在肠胃,止渴,坚筋,妇人崩中.久服利人.一名地菅,一地筋,一名兼杜.生楚地田野.六月采根.

《本经》原文∶茅根,味甘,寒.主劳伤虚羸,补中益气,除瘀血血闭寒热,利小便.其苗,主下水.一名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草部下)

味甘,性寒无毒,入胃小肠二经。逐瘀血,通血闭,止吐衄,下五淋,利小便,理劳伤。补虚羸,除肠胃客热,治妇人崩漏。

按∶茅根利水,本入小肠,而胃则其实受,故亦入之。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滇南本草》)

茅根(图缺),味甘,性寒。入胃、小肠二经。祛瘀血,通血闭,止吐血,衄血,治血淋,利小便,止妇人崩漏下血。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蒙筌》草部中)

味甘,气寒。无毒。旷野平原,无处不产。本为盖屋草,俗呼过山龙。收采法去衣皮,掏断忌犯铁器。甘美可啖,断壳甚良。下淋利小便,通闭逐瘀血。除客热在肠胃,止吐衄因劳伤。解渴坚筋,补中益气。破血且下水肿,止血仍 金疮。又有针,一名茅笋鼻洪。肿毒未溃服之,一针便溃一孔。屋茅陈久,酒浸煎浓。吐衄血来,服亦即止。

烂茅(老屋上及盖墙者。)

得酱汁和研,斑疮蚕咬疮可敷。屋四角茅收,治鼻洪尤验。取茅屋滴溜水饮,杀云母石毒须知。 又种菅(音奸)花,甘温无毒。亦止吐衄,可贴炙疮。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经集注》草木中品)

味甘,寒,无毒。主治劳伤虚羸,补中益气,除瘀血,血闭,寒热,利小便,下五淋,除客热在肠胃,止渴,坚筋,妇人崩中。久服利人。其苗∶主下水。一名兰根,一名茹根,一名地菅,一名地筋,一名兼杜。生楚地山谷田野,六月采根。

此即今白茅菅。《诗》云∶“露彼菅茅”。其根如如渣芹甜美。服食此断谷甚良。世方稀用,惟治淋及崩中尔。(《大观》卷八,《政和》二○八页)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撮要》草部)

味甘气寒.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经.功专除热止血.得猪肉治黄汗.得枇杷叶治呕逆.花治鼻衄.产淋.解酒毒.肺热喘急.茅针酒煮.一根服溃痈疖.


茅根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本草便读》山草类)

茅根(图缺)

甘能益血.寒可凉瘀.导上热以下行.消瘅利水.去内心而外达.散热除风.止渴通淋.清胃兼能清肺.溃痈治衄.茅针却异茅花.(茅根此物自本经以下诸家本草皆未云可以发表.今人皆用之发表.未知何意.考其性味气寒.味甘质润.其所谓发表者安在哉.不过清养肺胃.凉瘀涤热.是其所长.除风之说.亦血行风自灭之意耳.观古人用茅针煎服.可以溃脓.茅花煎服.可以止血.皆所以入血分也.每见昔人治吐衄不止.用茅根捣汁服之即止.则茅根之用概可知矣.)


茅根(附:茅针花)的功效与作用(摘录《中药学》第二章 清热药)

药用: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。

性味与归经:甘,寒。入肺、胃经。

功效: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。

临床应用:1.用于热病烦渴,胃热呕哕,肺热咳嗽。

茅根能清肺胃之热,故适用于上述诸症,常作辅助药应用。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,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,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。

2.用于血热妄行、吐衄尿血等症。

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,治血热妄行之症,可以单用,也可配小蓟、藕节等同用。

此外,本品尚有利尿作用,可用于水肿,热淋,黄疸等症。

处方用名:鲜茅根、白茅根(鲜用,作用较佳)、干茅根(晒干用,作用较弱)

一般用量与用法:鲜者用一两至二量,干者用五钱至一两,煎服。

附药:茅针花:又叫白茅花,即白茅的花穗。有止血功效,适用于咯血、鼻血。一般用量为一钱五分至三钱,煎服。

按语:1.白茅根味甘性寒,善清肺、胃之热,因它有利水作用,故能导热下行。它的特点是:味甘而不泥膈,性寒而不碍胃,利水而不伤阴,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,最为适用。

2.本品清肺胃的功效与芦根相似,但芦根清热血火,善清气分热;茅根凉血止血,偏于血分。

方剂举例:茅葛汤《沉氏尊生》:茅根、葛根。治热呃。

茅根汤《沉氏尊生》:茅根、姜炭、蜜。治溺血。